close

三帖和讚

《浄土和讃》(共118首)

1. 冠頭讃(2首)

2. 讃阿弥陀仏偈和讃(48首)

3. 大経讃(22首)

4. 観経讃(9首)

5. 弥陀経讃(5首)

6. 諸経讃(9首)

7. 現世利益讃(15首)

8. 勢至讃(8首)


 《稱讚淨土經》(玄奘三藏譯)言:「假使經於百千俱胝那由多劫,以其無量百千俱胝那由多舌,一一舌上,出無量聲,讚其功德,亦不能盡。」(文)

《讚阿彌陀佛偈》(曇鸞御造)曰:「南無阿彌陀佛(釋名無量壽傍經奉讚,亦曰安養)

成佛已來歴十劫,壽命方將無有量;法身光輪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頂禮。

一,又號無量光;

二,眞實明;

三,又號無邊光;

四,平等覺;

五,又號無礙光;

六,難思議;

七,又號無對光;

八,畢竟依;

九,又號光炎王;

十,大應供;

十一,又號清淨光;

十二,又號歡喜光;

十三,大安慰;

十四,又號智慧光;

十五,又號不斷光;

十六,又號難思光;

十七,又號無稱光;

十八,號超日月光;

十九,無等等;

二十,廣大會;

二十一,大心海;

二十二,無上尊;

二十三,平等力;

二十四,大心力;

二十五,無稱佛;

二十六,婆伽婆;

二十七,講堂;

二十八,清淨大攝受;

二十九,不可思議尊;

三十,道場樹;

三十一,眞無量;

三十二,清淨樂;

三十三,本願功徳聚;

三十四,清淨勳;

三十五,功徳藏;

三十六,無極尊;

三十七,南無不可思議光。

已上阿彌如來尊號。(已上略,抄之)」

《十住毘婆沙論》曰:「一,自在人(我禮);二,清淨人(歸命);三,無量徳(稱讚)。


冠頭讃(2首)

(1)

獲得真實信心者,彌陀名號常稱持;

憶念之心恆不斷,報謝佛恩長在心。

 

(2)

疑惑誓願不思議,稱名亦欲往生者;

宮殿內中五百歲,不見三寶度光陰。

讃阿弥陀仏偈和讃(48首)

(3)

彌陀自成佛以來,於今已經歷十劫;

法身光輪無邊際,遍照世間眾盲冥。

 

(4)

智慧光明不可量,世間有量諸色相;

一切無不蒙光曉,故應歸命真實明。

 

(5)

解脫光明無邊際,一蒙光明照觸者,

皆離有無兩邪見,故應歸命平等覺。

 

(6)

光雲無礙如虛空,一切有礙不能障,

無不蒙光之潤澤,故應歸命難思議。

 

(7)

清淨光明無對比,遇期光明之眾生,

一切業繫悉皆除,故應歸命畢竟依。

 

(8)

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亦名光炎王佛

三途黑暗蒙開啟,故應歸命大應供

 

(9)

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亦名清淨光佛

一蒙光照之眾生,業垢消除得解脫

 

(10)

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亦名歡喜光佛

光所至處得法喜,故應歸命大安慰

 

(11)

佛光能破無明暗,故亦名智慧光佛

一切諸佛三乘眾,咸共歎譽應歸命

 

(12)

光明常照不間斷,故亦名不斷光佛

因聞光明威神力,信心不斷得往生

 

(13)

佛光除佛難測量,故亦名難思光佛

十方諸佛歎往生,稱揚彌陀之功德

(14)

神光離相難名說,故亦名無稱光佛

因光成佛之光故,十方諸佛共讚歎

 

(15)

彌陀光明勝日月,亦名超日月光佛

釋迦讚歎猶不盡,故應歸命無等等

 

(16)

彌陀初會之聖眾,神通巧妙不能算

願生淨土諸大眾,應當歸命廣大會

(17)

安樂無量大菩薩,必至一生補佛處

因歸普賢之德故,必得遊化於穢國

 

(18)

為度脫十方眾生,集佛法藏於一身

令歸信本願弘誓,故應歸命大心海

 

(19)

又觀世音大勢至,慈光照耀大千界

為濟度有緣眾生,直到今日不暫息

(20)

往生安樂淨土者,若回五濁惡世中

亦如釋迦牟尼佛,利益眾生無邊際

 

(21)

不可思議神通力,神力自在不可測

集不可思議功德,故應歸命無上尊

 

(22)

安樂聲聞菩薩眾,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悉皆同,但順他方故列名

(23)

安樂聲聞菩薩眾,人天智慧咸洞達

身相莊嚴悉皆同,但順他方故列名

 

(24)

願生安樂之眾生,皆悉住於正定聚

邪定不定其國無,諸佛咸讚故歸命

 

(25)

十方諸有之眾生,聞阿彌陀至德名

若得真實信心時,必大慶喜於所聞

(26)

若不生者之誓故,真實獲得信樂時

乃至一念慶喜人,必定往生安樂國

 

(27)

安樂佛土之依正,法藏願力之所為

天上天下無比類,故應歸命大心力

 

(28)

安樂國土勝莊嚴,釋迦無礙之辯才

雖欲盡說亦不能,故應歸命無稱佛

(29)

已生今生當往生,非唯此土之眾生

來自十方諸佛土,無量無數不可計

 

(30)

若聞阿彌陀佛名,歡喜讚仰心歸依

則為具足功德寶,一念大利無上德

 

(31)

設滿大千世界火,亦應直過聞佛名

聞信佛名之眾生,永遠住於不退轉

(32)

神力無極阿彌陀,無量諸佛咸讚歎

東方恆沙諸佛國,無數菩薩悉往覲

 

(33)

自余九方之佛國,菩薩往覲亦皆同

釋迦如來說偈頌,讚歎彌陀無量德

 

(34)

十方無量菩薩眾,為植德本致恭敬

咸奏音樂歌歎佛,故應歸命婆伽婆

(35)

七寶講堂道場樹,方便化身之淨土

十方來生無際限,應禮講堂道場樹

 

(36)

妙土廣大超數限,自然七寶所合成

佛本願力莊嚴起,歸命清淨大攝受

 

(37)

自利利他皆圓滿,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思言議皆斷絕,歸命不可思議尊

(38)

神力本願及滿足,明瞭堅固究竟願

慈悲方便不思議,故應歸命真無量

 

(39)

寶林寶樹妙微音,自然清和妙伎樂

哀婉雅亮超十方,故應歸命清淨樂

 

(40)

七寶樹林滿世界,光耀鮮明相輝映

華果枝葉亦同然,歸命本願功德聚

(41)

清風時時吹寶樹,出五音聲宮商和

微妙雅曲自然成,故應頂禮清淨勳

 

(42)

一一華中所出光,三十六百有千億

光明照耀互映朗,十方無處不蒙照

 

(43)

一一華中所出光,三十六百千億佛

佛身光明悉皆同,相好猶如金色山

(44)

相好各放百千光,光明普照至十方

恆常轉說妙法輪,各安眾生於佛道

 

(45)

七寶寶池極香潔,八功德水滿池中

無漏依果不思議,故應歸命功德藏

 

(46)

三途苦難名永閉,但有自然快樂音

是故其國名極樂,應當歸命無極尊

(47)

十方三世無量慧,同乘一如號正覺

二智圓滿道平等,攝化隨緣不思議

 

(48)

歸命阿彌陀淨土,即是歸命十方佛

但以一心讚一佛,即是讚歎無礙人

 

(49)

信心歡喜慶所聞,乃暨一念至心者

南無不可思議光,一心歸命頭面禮

(50)

我讚佛慧功德者,願聞十方諸有緣

已得真實信心人,此生常應報佛恩

以上四十八首[愚禿親鸞作]

阿弥陀如来,{観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釈迦牟尼如来,{富楼那尊者,大目犍連,阿難尊者}

頻婆娑羅王,{韋提夫人,耆婆大臣,月光大臣}

提婆尊者,{阿闍世王,雨行大臣,守門者}

 

 

大経讃(22首)

『大経』意(二十二首)

(51)

尊者阿難從座起,瞻仰世尊顯威光

驚喜湧生稀有心,侍佛以來未曾見

 

(52)

如來光瑞誠稀有,阿難甚得契佛心

能問如是之慧義,顯明出世之本意

 

(53)

釋尊即入大寂定,光顏巍巍殊妙相

佛知阿難有慧見,讚言能問斯慧義

 

(54)

如來興世之本意,為顯本願真實義

無量劫難值難見,猶如靈瑞華頓開

 

(55)

彌陀成佛至現在,於今雖說經十劫

實比塵點久遠劫,更久又久之古佛

(56)

南無不可思議光,在世自在王佛所

善自十方淨土中,選擇攝取本願行

 

(57)

無礙光佛之光明,清淨歡喜智慧光

德具不可思議力,利益十方諸眾生

 

(58)

以至心信樂欲生,勸導十方諸眾生

顯示不思議誓願,作為真實報土因

(59)

獲得真實信心者,即入正定聚之數

住於不退轉位故,必定可得至滅度

 

(60)

彌陀深具大慈悲,現出佛智不思議

立有變成男子願,是為女人成佛誓

 

(61)

以至心發願欲生,方便十方諸眾生

開啟眾善之假門,是為現其人前願

(62)

因臨終現前之願,釋尊將諸善萬行

闡述觀經一部中,暫勸導定散諸機

 

(63)

凡有諸善萬行者,皆因至心發願故

此善無不成為其,往生淨土之方便

 

(64)

以至心回向欲生,方便十方諸眾生

開啟名號之真門,是為不果遂者願

(65)

因不果遂者之願,釋尊將善本德本

闡述阿彌陀經中,暫勸導一乘之機

 

(66)

定散自力之稱名,因歸果遂之誓願

雖然不教亦自然,轉入念佛真如門

 

(67)

願往生安樂淨土,未得他力之信者

懷疑佛智不思議,生於邊地懈慢界

(68)

如來興世實難值,諸佛經道亦難聞

縱使菩薩諸勝法,雖無量劫聞亦難

 

(69)

遇善知識難,知識教亦難

善聽聞猶難,欲信則更難

 

(70)

一代諸教之信比,弘願之信樂更難

佛曾說其難中難,無有過此之難者

(71)

念佛成佛是真宗,萬行諸善是假門

權實真假不分辨,自然淨土難得知

 

(72)

聖道權假之方便,眾生留止已長久

故成諸有流轉身,應歸命悲願一乘

以上『大経』意

 

 

観経讃(9首)

『観経』意(九首)

(73)

恩德廣大釋迦佛,敕命韋提希夫人

於光台現國之中,選擇安樂之世界

 

(74)

敕使頻婆娑羅王,不待其宿因之期

殺害仙人遭報應,幽閉七重密牢中

 

(75)

阿闍世王起瞋怒,憤言我母即是賊

欲以無道殺害母,立刻拔劍指向前

 

(76)

耆婆月光同申奏,此行猶如旃陀羅

於理實不宜住此,力誡闍王之逆心

 

(77)

耆婆大臣強抑止,同時並卻行而退

闍王懺悔即舍劍,閉置韋提深宮中

(78)

彌陀釋迦行方便,阿難目連富羅那韋提

達多闍王頻婆娑,耆婆月光行雨等

 

(79)

上列各各諸大聖,將底下凡愚罪人

方便引入他力門,逆惡不漏誓願中

 

(80)

釋迦韋提行方便,淨土機緣得成就

雨行大臣為作證,致使闍王興惡逆

(81)

使定散諸機翻轉,各別自力之三心

皆回心而願通入,彌陀利他之信心

以上『観経』意

 

 

 

 

 

 

 

弥陀経讃(5首)

『弥陀経』意(五首)

(82)

觀十方微塵世界,一切念佛之眾生

光明攝取而不舍,故名為阿彌陀佛

 

(83)

恆沙塵數諸如來,嫌棄萬行之少善

同勸十方眾有情,名號不思議信心

 

(84)

十方恆沙數諸佛,闡說極難信之法

為此五濁惡世故,證誠護念念佛人

 

(85)

諸佛之護念證誠,是依悲願成就故

凡獲得金剛心者,應報彌陀之大恩

 

(86)

恆沙諸佛皆勸告,五濁惡時惡世界

濁惡邪見諸眾生,領受彌陀之名號

以上『弥陀経』意

 

 

 

 

 

 

 

 

 

 

諸経讃(9首)

弥陀和讃(九首)

(87)

憐湣無明之長夜,法身光輪無邊際

示現無礙光如來,影現於安樂界中

 

(88)

久遠實成彌陀佛,因憐湣五濁凡愚

示現釋迦牟尼佛,應現此世迦耶城

 

(89)

設經百千俱胝劫,以佛百千俱胝舌

一一舌出無量聲,讚歎彌陀亦不盡

 

(90)

大聖釋尊說易往,若有眾生疑淨土

是人名為無眼人,亦可稱為無耳人

 

(91)

無上上是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若能達到真解脫,此心無愛亦無疑

(92)

獲得平等心之時,即名其為一子地

一子地即是佛性,到安養界必得悟

 

(93)

如來者即是涅槃,涅槃亦名為佛性

在此凡地不能悟,到安養界必得證

 

(94)

歡喜信心無疑者,經言與諸如來等

大信心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95)

眾生有礙之智慧,懷疑無礙之佛智

曾婆羅頻陀羅獄,永沉多劫眾苦中

以上諸経意

 

 

 

 

 

 

 

現世利益讃(15首)

(96)

阿彌陀如來來化,本為息災延命故

特為眾生先開示,金光明經壽量品

 

(97)

山家之傳教大師,為憐湣國土人民

七難消滅誦文中,說應稱念彌陀佛

 

 

 

(98)

念南無阿彌陀佛,勝過一切之功德

即使三世之重障,亦必轉變為輕微

 

(99)

念南無阿彌陀佛,此世利益無限際

流轉輪回之罪消,定業中夭亦皆除

 

(100)

念南無阿彌陀佛,梵天帝釋皆歸敬

所有諸天各善神,日日夜夜常守護

(101)

念南無阿彌陀佛,四大天王皆共同

日日夜夜常守護,四方惡鬼不敢近

 

(102)

念南無阿彌陀佛,堅牢地祇亦尊敬

如同形影互相隨,日日夜夜常守護

 

(103)

念南無阿彌陀佛,難陀跋難大龍等

無量龍神皆尊敬,日日夜夜常守護

(104)

念南無阿彌陀佛,炎魔法王亦尊敬

五道冥官皆共同,日日夜夜常守護

 

(105)

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化天之大魔王

亦在釋迦文佛前,誓言必作常守護

 

(106)

此等天神與地祇,悉皆名為善鬼神

此等善神皆共同,守護念佛諸眾生

(107)

願力不思議信心,即是大菩提心故

所有天地惡鬼神,皆得一一敬畏服

 

(108)

念南無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亦偕同

恆沙塵數諸菩薩,如影相隨在身邊

 

(109)

無礙光佛之光中,有無數之阿彌陀

各各化佛皆相隨,保護真實信心者

(110)

念南無阿彌陀佛,十方無量數諸佛

百重千重來圍繞,歡喜相隨常守護

以上現世利益

 

 

 

 

 

勢至讃(8首)

(111)

勢至念佛圓通,五十二菩薩,

即從座位起,頂禮於佛足

 

(112)

白教主世尊,往昔恆沙劫,

有佛出於世,名曰無量光

 

(113)

十二位如來,經過十二劫,

最後之如來,名超日月光

 

(114)

彼佛教導我,修念佛三昧,

如來念眾生,憐念如一子

 

(115)

猶如子憶母,眾生憶念佛,

現前與當來,不久拜見佛

 

 

(116)

如同染香人,身常有香氣,

此法則名曰,香光之莊嚴

 

(117)

我本因地時,唯以念佛心,

進入無生忍,今於娑婆界

 

(118)

攝取念佛人,歸入於淨土,

大勢至菩薩,大恩應報答

以上大勢至菩薩,

 

 

 

 

 

 

源空聖人之本地也 

高僧和讃(共117首+2)

龍樹讃(10首)

天親讃(10首)

曇鸞讃(34首)

道綽讃(7首)

善導讃(26首)

源信讃(10首)

源空讃(20首)

結讃(2首)共119首


龍樹讃(10首)

(1)

本師龍樹菩薩者,著智度毘婆娑等

多讚揚西方淨土,勸勉眾生常念佛

 

(2)

世尊往昔曾預言,南天竺中有比丘

名為龍樹菩薩者,能破有無之邪見

 

(3)

本師龍樹菩薩者,宣說大乘無上法

自己證得歡喜地,偏勸眾生念彌陀

 

(4)

龍樹大士出於世,教導難行易行道

流轉輪回我等眾,應乘弘誓大願船

 

(5)

龍樹菩薩之教理,如欲弘揚聽聞者

應將本願繫於心,時常稱名念彌陀

 

 

(6)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7)

生死苦海無邊際,曠劫沉沒之我等

唯有彌陀弘誓船,乘彼願船必能度

 

(8)

智度論中曾有言,如來是無上法王

菩薩可視為法臣,所應尊重是世尊

(9)

一切菩薩作此言,我等曾在因地時

歷經無量劫之久,雖修行萬善萬行

 

(10)

恩愛業緣甚難斷,生死輪回甚難盡

唯信受念佛三昧,滅除罪障得度脫

以上龍樹菩薩

 

 

天親讃(10首)

(11)

釋迦教法雖然多,天親菩薩誠懇勸

煩惱成就之我等,應依彌陀之弘誓

 

(12)

安樂淨土之莊嚴,唯佛與佛始能知

若論究竟如虛空,恢廓廣大無邊際

 

(13)

如能得遇本願力,必定無有空過者

充滿功德大寶海,不隔煩惱諸濁水

 

(14)

如來淨華諸聖眾,正覺華中所化生

眾生一切之願樂,皆能疾速得滿足

 

 

(15)

天人不動之聖眾,皆從弘誓智海生

心業功德俱清淨,猶如虛空無差別

 

(16)

天親論主說一心,歸命十方無礙光

若乘彌陀本願力,必到安樂之報土

 

(17)

唯有一心歸命彼,盡十方無礙光佛

天親論主之言曰,此即是願作佛心

 

(18)

所謂願作佛之心,即是度眾生之心

度眾生之心即是,利他真實之信心

(19)

信心者即是一心,一心即是金剛心

金剛心是菩提心,此心亦即是他力

(20)

若到願土即速能,得證無上般涅槃

即能發起大慈悲,此即名之為回向

以上天親菩薩

 

 

 

曇鸞讃(34首)

(21)

本師曇鸞和尚者,承菩提流支教導

焚燒長命之仙經,深歸往生淨土門

 

(22)

擱置四論之講說,廣演本願他力教

引導具縛諸凡眾,平等進入涅槃門

 

(23)

世俗君王禦幸臨,敕問淨土之原由

十方佛國皆淨土,云何但言生西方

 

(24)

鸞師即時回答曰,我身智慧尚淺薄

尚未進入此地位,念力亦且猶未及

 

(25)

一切道俗皆同是,無所歸處輪回身

勸歸安樂之心志,曇鸞大師獨決定

 

 

(26)

魏國君王曾敕令,賜居並州大岩寺

漸至晚年來臨時,遷往汾州作定居

 

(27)

魏朝天子致尊敬,特賜名號為神鸞

又將其所居住處,賜名稱為鸞公岩

 

(28)

聚眾勸導修淨業,當時住於玄中寺

於魏興和四年間,遷移入住遙山寺

(29)

春秋六十有七歲,達成淨土之往生

其時靈瑞不思議,一切道俗皆歸敬

 

(30)

君王始終甚敬重,頒下敕宣令立刻

在汾州汾西秦陵,勝地之處建靈廟

 

(31)

天親菩薩淨土論,若無鸞師造注解

他力廣大威德之,心行如何得悟知

(32)

本願乃圓頓一乘,信知能攝逆惡人

至極速疾能得悟,煩惱菩提體無二

 

(33)

五種不思議之中,無比佛法不思議

所謂佛法不思議,名為彌陀之弘誓

 

(34)

彌陀成就所回向,有往相還相兩種

唯憑此等之回向,心行同時皆可得

(35)

所謂往相之回向,是為彌陀方便力

若得悲願信行者,得知生死即涅槃

 

(36)

所謂還相之回向,令得利他教化果

即是使回入諸有,而修習普賢妙德

 

(37)

所謂論主之一心,曇鸞大師曾解說

煩惱成就之我等,所得他力之信心

(38)

盡十方無礙光佛,能照破無明黑暗

使一念歡喜之人,必可得至於滅度

 

(39)

依無礙光之利益,得威德廣大之信

煩惱凝冰必溶解,即可成為菩提水

 

(40)

罪障成為功德體,猶如冰與水之間

冰若多時水亦多,罪障多時功德多

(41)

名號不思議海水,不留逆謗諸屍骸

眾惡萬川若歸入,皆成功德海一味

 

(42)

煩惱眾流若歸入,盡十方無礙光之

大悲大願海水中,皆成功德海一味

 

(43)

往生彼安樂佛國,是畢竟成佛之道

無上殊勝方便故,諸佛勸勉生淨土

(44)

諸佛之莊嚴三業,悉皆畢竟平等者

佛說其乃是為治,眾生虛誑身口意

 

(45)

欲到安樂佛國者,無上寶珠之名號

與真實信心一體,鸞師言無別道故

 

(46)

由如來清淨本願,所成就無生之生

故本則三三之品,今實無一二之殊

(47)

無礙光如來名號,與彼光明之智相

能破眾生無明暗,能滿眾生一切願

 

(48)

所謂不如實修行,曇鸞大師作解說

一者信心不淳厚,若存若亡之緣故

 

(49)

二者信心不專一,以無決定之緣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是其因

(50)

此三信輾轉相成,是故行者當繫意

因為信心不淳厚,故致無決定之信

 

(51)

因為無決定之信,故導致念不相續

因為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之信心

 

(52)

因不得決定之信,故說信心不淳厚

如實修行相應者,決定於一個信心

(53)

由萬行諸善小路,歸本願一實大道

若能歸入本願者,即開涅槃之證悟

 

(54)

梁國之天子蕭王,尊本師曇鸞大師

常向鸞師所住處,禮拜稱為鸞菩薩

以上曇鸞和尚

 

 

道綽讃(7首)

(55)

本師道綽禪師者,擱置聖道之萬行

唯有淨土之一門,說為可通入之道

 

(56)

本師道綽禪師者,擱置涅槃之廣業

勸勉五濁之群生,歸信本願之他力

 

(57)

教主世尊如是說,末法五濁之眾生

縱令修行聖道門,亦無一人可得證

 

(58)

繼承鸞師之教理,綽和尚亦同鸞師

在此起心立行者,判定言此是自力

 

(59)

濁世起惡造罪業,無異暴風與駛雨

諸佛憐湣此等故,皆勸回歸生淨土

 

 

(60)

縱使一生造惡業,但使能繫意專精

常念彼阿彌陀佛,諸障自然皆消除

 

(61)

縱令一生曾造惡,佛亦來接引眾生

已發願稱我名號,且誓言若不生者

以上道綽大師

 

 

善導讃(26首)

(62)

因從大心海化現,故稱為善導和尚

但為末代濁惡世,請十方諸佛作證

 

(63)

善導世世皆示現,曾現法照與少康

教示開顯功德藏,遂諸佛出世本意

 

(64)

不依彌陀之名願,雖經百千萬劫後

猶不能脫離五障,如何能得脫女身

 

(65)

釋迦開觀經要門,引導定散諸機類

正雜二行乃方便,意在偏勸專稱名

 

(66)

助正兩業兼修者,善導名之謂雜修

不得一心之人故,不存報佛恩之心

 

 

(67)

雖稱名念佛為本,但祈現世之利益

此亦名之為雜修,被嫌為千中無一

 

(68)

雖然意義各不同,雜行雜修相類似

皆非專修淨土行,是故皆名為雜行

 

(69)

善導大師請佛證,回轉定散之二心,

闡述貪瞋二河喻,守護弘願大信心。

(70)

經道滅盡時期至,如來出世本意之

弘願真宗若得遇,凡夫亦能念而悟

 

(71)

佛法力之不思議,諸邪業繫無能礙

故彌陀本弘誓願,善導名為增上緣

 

(72)

願力成就之報土,自力心行不能到

大小聖人皆共同,唯乘如來之弘誓

(73)

信知煩惱具足身,若能乘本願力者

即能捨棄此穢身,令證法性之常樂

 

(74)

釋迦如來彌陀佛,是我等慈悲父母

以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之信心

 

(75)

真心徹到之眾生,此心成為金剛心

等同三品懺悔人,善導宗師如是說

(76)

五濁惡世之我等,唯憑金剛之信心

可永遠捨離生死,速到自然之淨土

 

(77)

金剛堅固之信心,得待此心決定時

彌陀心光永攝護,永隔生死超輪回

 

(78)

不得真實信心者,即是欠缺一心故

應知凡缺一心者,皆是不具足三信

(79)

獲得利他信樂人,則與佛願相應故

若順佛教與佛語,外之雜緣自然無

 

(80)

若聞真宗之念佛,無有一念之疑者

讚為稀有最勝人,判定為得正念故

 

(81)

與佛本願不相應,故遭雜緣來亂動

唯因信心亂失故,說此謂之失正念

(82)

信乃從願所生故,念佛成佛是自然

自然亦即是報土,決定必證大涅槃

 

(83)

五濁增盛時若至,疑謗之輩將增多

道俗互為相嫌厭,見修行者作為仇

 

(84)

毀滅本願眾徒輩,可名為生盲闡提

雖經大地微塵劫,永沉三途難得離

(85)

雖曾指授西歸路,自障障他還如故

曠劫以來常輪轉,徒然生死空逝過

 

(86)

不蒙彌陀弘誓力,何時何劫出娑婆

深念佛恩思報答,恒常不忘念彌陀

 

(87)

捨離娑婆永劫苦,期生淨土無為樂

皆是本師釋迦力,長時讚佛報慈恩

以上善導大師

 

 

 

 

 

 

 

源信讃(10首)

(88)

源信大師臨終言,我是古佛所示現

教化因緣已盡故,今日欲還歸本土

 

(89)

本師源信甚殷勤,一代佛教之法中

開啟念佛之一門,教導濁世末代人

 

(90)

源信僧都臨終言,我本靈山一聽眾

辨立報化之二土,判定專雜之得失

 

(91)

本師源信和尚者,依懷感禪師論釋

將處胎經中所言,懈慢界事說顯明

 

(92)

稱讚專修者,謂千無一失

嫌貶雜修者,謂萬不一生

 

 

(93)

往生報之淨土者,釋之曰為數不多

往生化土之眾生,釋之曰為數不少

 

(94)

男女貴賤等皆同,但稱彌陀之名號

行住坐臥不選擇,時處諸緣無障礙

 

(95)

煩惱障眼雖不見,彌陀攝取之光明

大悲始終無厭倦,常照我身不捨離

(96)

欲生彌陀報土者,外儀雖各不相同

應信受本願名號,寤寐莫忘念彌陀

 

(97)

極惡深重之眾生,更無其他方便法

唯有稱念彌陀佛,決定往生極樂國

以上源信大師

 

 

源空讃(20首)

(98)

本師源空出於世,廣開本願之一乘

日本一州皆普遍,現出淨土之機緣

 

(99)

由智慧光之力,示現本師源空

開啟淨土真宗,撰述選擇本願

 

(100)

雖經善導源信勸,若無本師源空弘

片州濁世諸朋輩,如何能得悟真宗

 

(101)

雖經曠劫多生久,不知出離之強緣

若非本師源空教,虛度此生又一回

 

(102)

源空歲在三五齡,即悟得無常之理

表明厭離之素懷,進入求菩提之道

 

 

(103)

源空智行之至德,雖聖道諸宗師主

悉皆共來作依止,為一心金剛戒師

 

(104)

源空在世化導時,曾放金色之光明

禪定博陸在面前,令其親眼得拜見

 

(105)

本師源空之本地,世俗人人皆相傳

或謂綽和尚再誕,還稱善導所示現

(106)

源空乃勢至所現,亦是彌陀之化身

上皇群臣皆尊敬,京夷庶民咸欽仰

 

(107)

承久之太上法皇,已歸敬本師源空

釋門儒林亦偕同,齊來共悟入真宗

 

(108)

諸佛方便時節至,示現源空聖人身

教導無上之信心,開啟涅槃之法門

(109)

欲遇真實善知識,實是難中又最難

流轉輪回無邊際,無若疑情之障者

 

(110)

源空身上放光明,門徒恒得親眼見

不擇賢哲與愚夫,無分豪貴及鄙賤

 

(111)

命終之期接近時,本師源空曾言曰

往生已是第三次,此次尤得易達成

(112)

源空親自曾言曰,昔在靈山會上時

置身聲聞僧眾中,修行頭陀而化度

 

(113)

誕生粟散片州中,開啟弘揚念佛宗

專為度化眾生類,數次示現娑婆界

 

(114)

阿彌陀如來化身,示現為本師源空

教化機緣已經盡,是故還歸於淨土

(115)

本師源空臨終時,空中光明如紫雲

音樂哀婉而雅亮,異香映芳滿庭園

 

(116)

道俗男女來相見,公卿殿上共群集

頭北面西右脅臥,遵守如來涅槃儀

 

(117)

本師源空命終時,建曆第二壬申歲

初春下旬第五日往生還歸於淨土

以上源空聖人

高僧和讃

以上七高僧和讃一百十七首

 

 

 

 

 

 

 

結讃

(118)

五濁惡世之眾生,若信選擇本願者

不可稱說不思議,功德滿入行者身

天竺{龍樹菩薩,天親菩薩}

震旦{曇鸞和尚,道綽禅師,善導禅師}

和朝{源信和尚,源空聖人}

以上七人]

聖德太子,敏達天皇元年正月一日誕生

當佛滅後一千五百二十一年也

 

(119)

闡釋南無阿彌陀,眾善無邊如海水

得彼清淨之善身,平等回向於眾生

 

 

 

 

 

 

 

正像末和讃(116首)

1. 夢告讃(1首)

2. 三時讃(58首)

3. 誡疑讃(23首)

4. 聖徳奉讃(11首)

5. 悲歎述懐(16首)

6. 善光寺讃(5首)

7. 自然法爾章(2首)


夢告讃(1首)

康元二歳[丁巳]二月九日夜

1257年。親鸞聖人八十五歳。

(1)

應信彌陀之本願,凡信彌陀本願者

由攝取不捨利益,悉皆得悟無上覺

正像末浄土和讃

愚禿善信集

 

 

 

三時讃(58首)

(2)

釋迦如來涅槃後,迄今二千有餘年

正像二時皆已過,如來遺弟應悲泣

 

(3)

末法五濁之有情,不能行證之時機

釋迦所有之遺法,皆被藏入龍宮中

 

(4)

正像末之三時期,彌陀本願皆弘傳

像季末法之此世,諸善悉入龍宮中

 

(5)

大集經中曾有言,此世第五五百年

因為鬥諍堅固故,白法隱滯不能行

 

(6)

有情壽命數萬歲,果報逐漸趨衰退

至於二萬歲之時,遂有五濁惡世名

 

 

(7)

劫濁時光遷移時,有情逐漸身變小

五濁惡邪強盛故,其心如毒蛇惡龍

 

(8)

無明煩惱盛,如塵數遍滿

愛憎違順者,似高峰嶽山

 

(9)

有情邪見甚熾盛,猶如叢林荊棘刺

疑謗念佛之信者,動生瞋毒行破壞

(10)

命濁中夭刹那間,依正二報同時滅

背正歸邪興盛故,橫加障礙起仇心

 

(11)

末法第五五百年,此世一切眾有情

若不信如來悲願,將無有出離之期

 

(12)

九十五種皆汙世,唯佛一道獨清淨

只有出到菩提時,利益火宅方自然

(13)

五濁時機已經到,道俗必然共相諍

見信念佛之行者,橫遭疑謗破滅盛

 

(14)

不得菩提者悉皆,視專修念佛為仇

頓教毀滅之證是,生死大海無邊際

 

(15)

雖是正法之時機,然以底下凡愚身

因無清淨真實心,如何能發菩提心

(16)

自力聖道菩提心,心與語言皆不及

常沒流轉眾凡愚,云何能令其發起

 

(17)

三恒河沙之諸佛,其在最初出世時

雖發起大菩提心,自力無濟而流轉

 

(18)

像末五濁惡世中,釋迦遺教皆隱藏

彌陀悲願獨弘開,念佛往生特興盛

(19)

攝取其超世無上,五劫思惟之選擇

以光明壽命誓願,作為大悲之根本

 

(20)

淨土之大菩提心,是勸令願作佛心

即以此願作佛心,名之為度眾生心

 

(21)

度眾生心者即是,彌陀智願之回向

獲得回向信樂人,皆能悟大般涅槃

(22)

歸入如來之回向,獲願作佛心之人

皆能捨自力回向,利益有情無限量

 

(23)

他力信水若流入,彌陀智願海水中

依真實報土之性,煩惱菩提成一味

 

(24)

如來二種之回向,其有深信之人者

皆至等正覺位故,憶念之心常不斷

(25)

彌陀智願回向之,信樂真實獲得人

攝取不捨利益故,必定至於等正覺

 

(26)

五十六億七千萬,彌勒菩薩方出世

獲得真實信心人,此次必定得證悟

 

(27)

依念佛往生之願,而到達等正覺者

即與彌勒同等位,將證悟大般涅槃

(28)

獲得真實信心故,即時入正定聚位

如同補處之彌勒,必可證悟無上覺

 

(29)

像法期間眾智人,亦擱置自力諸教

時機相應之法故,皆進入念佛之門

 

(30)

稱念彌陀之尊號,真實獲得信樂者

憶念之心常不斷,恒常思欲報佛恩

(31)

五濁惡世諸有情,若信選擇本願者

不可稱說不思議,功德充滿行者身

 

(32)

盡十方無礙光佛,為利益未來有情

曾授大勢至菩薩,令得智慧之念佛

 

(33)

憐湣濁世眾有情,勢至偏勸專念佛

攝取有信心之人,使其同歸入淨土

(34)

由釋迦彌陀慈悲,使獲得願作佛心

因獲信心之智慧,方成報佛恩之身

 

(35)

得智慧之念佛者,皆是法藏願力為

若無信心之智慧,云何證彼大涅槃

 

(36)

是無明長夜燈炬,何用悲傷智眼暗

是生死大海船筏,不必煩歎罪障重

(37)

願力無窮無盡故,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無極故,散亂放逸亦不捨

 

(38)

尋如來作願本意,不捨苦惱諸有情

常以回向為首要,得成就大悲心故

 

(39)

真實信心之稱名,是彌陀回向之法

故名之為不回向,自力稱名被嫌貶

(40)

彌陀智願廣海中,凡夫善惡之心水

歸入之時即可得,轉變成為大悲心

 

(41)

好樂造惡吾弟子,盛行邪見及放逸

故於末世破我法,蓮華面經如是說

 

(42)

觀佛三昧經中言,誹謗念佛眾有情

墮在阿鼻地獄中,八萬劫中受大苦

(43)

真實報土之正因,由二尊遣喚所賜

現生住於正定聚,當來必證大涅槃

 

(44)

依十方無量諸佛,證誠護念之教言

自力之大菩提心,當知其為不相應

 

(45)

獲得真實信心者,末法濁世甚稀有

恒沙諸佛證誠中,已示其為甚難得

(46)

往相還相之回向,其若不能值遇者

流轉輪回無窮際,沉淪苦海欲如何

 

(47)

明信佛智不思議,皆當住於正定聚

化生之人智慧勝,必可證悟無上覺

 

(48)

信受不思議佛智,可成為報土之因

獲得信心之正因,難中之難無過斯

(49)

捨離無始流轉苦,期獲無上涅槃樂

是如來二種回向,恩德實是難報謝

 

(50)

報土之信者不多,化土之行者數眾

自力菩提不相應,故從久遠劫流轉

 

(51)

阿彌陀佛之回向,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回向利益中,亦回入還相回向

(52)

由往相回向大慈,得還相回向大悲

若無如來之回向,淨土菩提將如何

 

(53)

彌陀觀音大勢至,同乘大願之慈航

浮游生死苦海中,呼喚有情令上船

 

(54)

彌陀大悲之誓願,若能深信之眾生

不論寤寐皆無別,念南無阿彌陀佛

(55)

凡是聖道門之人,皆以自力心為本

若入他力不思議,信知以無義為義

 

(56)

雖有釋迦之教法,而無能修之有情

故曾說在末法中,未見一人得果證

 

(57)

三朝淨土大師等,哀湣攝受諸眾生

勸導真實之信心,使其進入定聚位

(58)

獲得他力信心者,見敬且得大慶喜

即是我之善親友,教主世尊如此讚

 

(59)

如來大悲之恩德,身為粉末亦應報

師主知識之恩德,骨為破碎亦應謝

以上正像末法和讃(五十八首)

 

 

誡疑讃(23首)

(60)

不了佛智之證是,疑惑如來諸勝智

信罪福依靠善本,雖往生而住邊地

 

(61)

懷疑佛智不思議,但樂自力之稱念

故住邊地懈慢界,不存報佛恩之心

 

(62)

相信罪福之行者,懷疑佛智不思議

止住疑城胎宮中,離開三寶甚遙遠

 

(63)

因疑惑佛智之罪,留止在懈慢邊地

疑惑之罪甚深故,動經劫數之年歲

 

(64)

有轉輪王之太子,因得罪於王之故

被繫累以金鎖鏈,宛如關在獄牢中

 

 

(65)

自力稱名皆如是,因不信如來本願

懷疑之罪深重故,令留住七寶之獄

 

(66)

疑心自力諸行者,應知如來大悲恩

稱名念佛勵殷勤,不使劣於信心人

 

(67)

自力諸善者悉皆,懷疑佛智不思議

由自業自得之理,遂進入七寶獄中

(68)

懷疑佛智不思議,依靠善本德本者

生於邊地懈慢界,故不得大慈大悲

 

(69)

疑惑本願之行人,亦有含華未出者

或生邊地而自嫌,或墮胎宮而自棄

 

(70)

於如來諸智,疑惑而不信

然猶信罪福,修善本為勝

(71)

因疑惑佛智之故,胎生者亦無智慧

將必生於胎宮事,譬如住在牢獄中

 

(72)

生在七寶宮殿中,定當經於五百歲

不能見聞三寶故,更無利益眾有情

 

(73)

邊地七寶宮殿中,訖五百歲未能出

自己所造之過咎,自己承受諸苦厄

(74)

雖然是深信罪福,修習善本之眾生

是疑心之善人故,留止於方便化土

 

(75)

不信彌陀之本願,抱持疑惑而往生

蓮華因而不開敷,故譬喻為處胎中

 

(76)

爾時有慈氏菩薩,謹向世尊而白言

究竟為何因何緣,具名為胎生化生

(77)

如來即告慈氏曰,因懷有疑惑之心

以修善本為依靠,故留止胎生邊地

 

(78)

疑惑佛智之罪故,在牢獄中五百歲

佛乃作深重告誡,說此處謂之胎生

 

(79)

懷疑佛智不思議,而信罪福之有情

必定生在宮殿中,故說此謂之胎生

(80)

以自力心為本旨,不憑不思議佛智

生在胎宮五百歲,遠離三寶之慈悲

 

(81)

疑惑佛智不思議,猶信罪福修善本

求願往生淨土者,佛說此謂之胎生

 

(82)

疑惑佛智之罪深,若知此種疑心者

應以峻悔心為旨,歸憑不思議佛智

以上23首者,偏為使知懷疑彌陀不思議誓願之罪而寫也

愚禿善信作

 

 

 

 

 

聖徳奉讃(11首)

(83)

佛智不思議誓願,蒙聖德皇所恩惠

而得歸入正定聚,如同補處之彌勒

 

(84)

救世觀音大菩薩,示現此世聖德皇

有似父親之不捨,亦如母親之相隨

 

(85)

無始以來至今世,蒙聖德皇垂憐湣

有如嚴父常提攜,亦似慈母無暫捨

 

(86)

承聖德皇所湣念,佛智不思議誓願

由勸勉而得歸入,成為住定聚之身

 

(87)

獲得他力之信者,應為報答佛恩故

將如來二種回向,平等弘揚於十方

 

 

(88)

大慈救世聖德皇,有如在世之父親

大悲救世觀世音,有如在世之母親

 

(89)

從久遠劫至今世,蒙受哀湣之徵者

乃是佛智不思議,無分別善惡淨穢

 

(90)

和國教主聖德皇,廣大恩德難報謝

我一心歸命於彼,奉讚不退心不疲

(91)

上宮皇子行方便,哀憐和國諸有情

弘宣如來大悲願,應該慶喜而奉讚

 

(92)

多生曠劫至此世,蒙受悲湣之此身

一心歸命無二意,奉讚慶喜不間斷

 

(93)

蒙聖德皇所憐湣,護持養育不間斷

隨順勸勉而歸入,如來二種之回向

以上聖徳奉讃十一首

 

 

 

 

 

 

悲歎述懐(16首)

愚禿悲歎述懐

(94)

雖歸淨土真宗,難有真實之心

虛假不實我身,更無清淨之心

 

(95)

外儀行狀各不同,各現賢善精進相

貪瞋邪偽多起故,奸詐百端充滿身

 

(96)

作惡之性難止住,其心如同蛇蠍般

修善亦因雜毒故,名之為虛假之行

 

(97)

無慚無愧之此身,雖然無真實之心

彌陀回向名號故,功德充滿遍十方

 

(98)

無小慈小悲之身,焉敢謂利益有情

若無如來大願船,云何得渡超苦海

(99)

以蛇蠍奸詐之心,自力修善不相應

若不憑彌陀回向,必無慚無愧而終

 

(100)

五濁漸增之徵證,為此世所有道俗

常外現佛教威儀,實內心歸敬外道

 

(101)

可悲哉道俗,擇良時吉日

崇天神地祇,務蔔占祭祀

(102)

僧伽法師之名字,本是崇高而尊貴

提婆卻以五邪法,於卑賤者命此名

 

(103)

外道梵士尼乾志,此心與其並無異

常著如來之法衣,而禮拜一切鬼神

 

(104)

可悲之事說近來,和國道俗悉皆是

以佛教威儀為本,尊敬天地諸鬼神

(105)

五濁邪惡之徵證,用僧伽法師尊名

以稱呼奴婢僕使,而被視為卑賤者

 

(106)

雖無戒名字比丘,到末法五濁之時

亦同目連舍利弗,勸應作供養恭敬

 

(107)

罪業本來是無形,妄想顛倒之所為

心性本來是清淨,然此世無真實者

(108)

末法惡世悲哀事,南都北嶺佛法者

肩輿僧力者法師,為己高位付此名

 

(109)

輕視佛法之徵證,比丘與尼當奴婢

將法師僧徒之貴,作為僕從使者名

 

 

 

自然法爾章

「獲」之一字,謂因地時之所證;「得」之一字,謂達果位時之所證。

言「自然」者:「自」,指「如其所然」,非出自行者之計度,乃如其所是也。

「然」,指「所令然」,非來自行者之計度,乃如來誓願之所使然。

言「法爾」者:由如來誓願所令之然,謂之「法爾」。

此乃由如來誓願所行故,無行者之計度。

故在「他力」中,乃無作行(無義以義)。

言「自然」者,乃指「本來所令然」。

阿彌陀如來令行者歸命,我聞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必迎接生往淨土──此無絲毫出誓願的本意,乃令一切眾生成就無上佛道。

無上佛者,無形無相。無形無相故,名為「自然」。若有形有相,則不名為無上涅槃。

我聞曰,為使知無形無相,故名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乃為令眾生如「自然」之意。

明此道理之後,不將「自然」掛在嘴邊。

若將此掛在嘴邊,則所謂「無義以義」,不就又變成有義了嗎?

此即佛智之不可思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宗交流園地 的頭像
    真宗交流園地

    在彌陀懷裡打滾的孩子

    真宗交流園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