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覺藏法師
佛法講座 業力的探討(第二講)
各位蓮友同行:
繼續上一講解說,眼睛看不到的行為,產生眼睛看不到的力量,這就是「業力」,緣到的時候就產生結果。
因此佛教講:因緣果。
因果正確來說,就是因緣果的道理,有因有緣才有果,因是直接的條件,緣是間接的條件。
就像要收成米,就要去播下稻穀的種子,種子就是因,如果把種子播在地毯上,種子也不會發芽長成米,必須播在有水分、泥土、陽光的地方,這就是緣。
因是直接的原因,緣是間接的原因,有因有緣才有果,沒有緣,因也不會產生果。
眼睛所看不到的行為,緣到的時候,就會產生極為強大的力量,藏在自己的心,佛教說:「心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就是「藏」的意思,所以叫藏識。
心中藏有過去所播下的種子,是不會消失,因此阿賴耶識是不滅的生命,從過去到現在,也會延續到未來,業力是不滅。
就像從山上急流而下的瀑布,外表看起來像一條白布,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滴滴的小水滴,然後依很強大的力量,急流而下。
心也是一樣,藏在阿賴耶識裡,過去所做的行為,緣到的時候,就會依強大的業力而產生。
因此說,會嫁給什麼樣的丈夫,會娶到什麼樣的妻子,會出生到什麼樣的家庭做子女,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做父母,這都是依自己的業力而造成。
有人想,「為什麼我會出生在這個家庭?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父母?
為什麼要把我生來這個世間,讓我受苦,一點也沒有出生做人的歡喜,這都是父母所造成的」,如此怨恨父母是不正確。
以為是父親的因,和母親的緣,才造成我今天的命運,如此地痛苦。
如果是這樣,那麼出生在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就應該會有相同的命運才對,長相、健康、個性都一樣,因為是相同的一對父母所生,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同樣的父母所生出的孩子,長相也有不同、健康情況也不同,有的孩子出生就很健康,也有出生就五體不全,個性也不同,有人生性柔和,有人生性急躁。
同樣的父母,如果說因和緣相同,命運的結果也應該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而要如何說才正確呢?
佛告訴我們:「真正的因是我們過去世的業力。」
眼睛看不到的行為,產生眼睛看不到的力量,藏在阿賴耶識中,緣到的時候產生我們的命運。
因此造成自己幸福和不幸、痛苦和快樂,都是依著自己所做的行為,過去所做、所種下的因。
佛教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為過去所種的因,所做的行為,依著強大的業力來喜歡這一對父母。
有喜歡的因,而父母只是緣,藉著父母的緣,而來到人間,出生為人而怨恨父母是沒有道理,就像小偷怨恨繩子。
有一個小偷,被抓到警察局,小偷一直埋怨,「為什麼這條繩子要把我綁得這麼緊,讓我不能自由。」小偷如此地埋怨著。
我們也會想,「哪有這樣笨的小偷」,而我們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
不斷地埋怨別人、怪罪別人,都是別人不好,都是因為嫁給這樣的老公,都是因為娶到這樣的老婆,都是因為有這樣的父母,才造成今天的痛苦,如此地埋怨著,不是和這個小偷怨恨繩子一樣嗎?
繩子有很多,為什麼不去綁別人,而來綁在小偷的身上,也是自因自果啊!
不是別人造成的,不是別人害的,是自己過去做了那種行為,而造成今天的結果,因此要好好地檢討、好好地反省。
大家都想要幸福,想要有好的命運,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努力地廢惡修善。
就是因為過去所做的善行,才讓我們今生幸福和快樂。
所以只要是好的事情,我們就要努力去做,在家庭做好的行為,在公司學校做好的行為,到道場做好的行為,好的行為讓我們幸福。
而過去所做的不好的行為,才造成我們今天的痛苦。
因此怕痛苦的來到,佛告訴我們要努力去廢惡,「廢」就是斷除,把不好的行為斷除。
心念會想到不好的事,嘴巴也會講到不好的話,身體也會去做不好的事,因此而痛苦。
所以佛告訴我們:「對因果道理愈瞭解,就會愈努力去廢惡修善。」
因果道理相信得愈深,廢惡修善的心就愈強,因此信仰就會愈進步,而到最後徹底深信的時候,也就會有出生做人的歡喜,得到真正的幸福。
也同時知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也會生出懺悔和感謝的心。」(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