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骨文

釋覺藏法師

今天大家到這裡來聽法也有人沒有辦法來聽法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那我們就應該學習他們面對死亡解決死亡不要讓自己留下後悔

白骨文是蓮如上人寫的蓮如上人以這一篇白骨文教導我們人生的目的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有後生一大事

「夫細觀人生浮生相,欲論其中之極無情者,殆及此世自始至終如夢幻泡影之無常。

吾人未嘗聞有享萬歲者,光陰稍縱即逝,誰人能保百年形體,是我死抑或人亡,不知今日抑或明日,苟延生命之人,猶是露水一滴,多似荒野中草葉尖上的露珠,人身朝為紅顏,夕為白骨,無常之風一起,雙目頓暗,一息不存,紅顏頓變,一喪桃李嬌妝之時,即便六親眷屬會集一堂,哀悼痛泣,也是回生乏術,事若至此,唯有聊盡人事,送至荒郊野外,夜半煙火嬝嬝之後,頓成飛灰白骨,縱留哀嘆,何濟於事,人生虛幻,老少不定,人人務警此事之迅速,留心此一後生大事,唯有信靠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才是。

應知!應知!」

蓮如上人用「浮生」來表示我們的人生,「浮生」就是告訴我們人的形象:所有的人就像海面上的浮草,或者說是水面上的浮木一樣,浮草是沒有根的,只要風一吹,浮草、浮木在海面上就會搖來搖去。

我們人生也是一樣,有種種的痛苦會到來,我們的心是很不安,所以說人生就像浮草、浮木。

親鸞聖人把我們的人生常常比喻成「難度海」,親鸞聖人也曾經說過:「生死的苦海」,活著的一生,就像被丟入大海,就只有在大海上拼命的往前游。

活下去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浮草、浮木,因為沒有根,只有努力的向前游。

要度過這一生是很難的,所以說是「難度海」。

人的一生會有種種痛苦的海浪打過來,痛苦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讓我們活下去都不是為了痛苦,但是痛苦的事都沒有辦法避免,痛苦到沒有辦法忍受,就去自殺,不是說很高興、很快樂,然後去自殺,都是活得很痛苦的人生,所以說是「難度海」的人生。

即使有人想自殺,也沒有那個勇氣。

沒有勇氣自殺的人一樣是活在「難度海」裡,沒有出生做人的歡喜。

有很多的人,心裡充滿著怨恨,為什麼要把我生到這個世界來?讓我生下來吃了這麼多苦,不如不要讓我出生到人間。

這樣怨恨父母的人很多,因為沒有出生做人的歡喜,活著只是痛苦而已,不知道孝順父母,感謝父母,抱著一顆怨恨的心每天所過的日子,就像活在「難度海」,活在生死的苦海。

過去,日本有一個作家,叫林芙美子,他說:「花的壽命很短,人的痛苦真多。」

我們所插的花,幾天的時間就凋謝了;人的痛苦真多,一件接著一件,就像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打過來。

沒有辦法度過這一生的人很多,活著沒有做人的歡喜,有很多的事情,不斷地發生,有人把孩子殺掉,有的孩子害死父母,人生就像活在生死的苦海。

人都離不開痛苦,讓我們來出生做人,不是為痛苦而來,是為了要追求幸福,但是都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幸福,最後,結束這一條生命的人比車禍還要多,雖然車禍很多,但是,痛苦到自殺的人,一年比一年增多。

我們活著是為了幸福;科學、醫學、政治也是為了幸福,為什麼人的痛苦還是不會減少呢?

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浮草一樣,漂浮在海面,沒有根,風一吹來,就搖來搖去。

人的心過的非常的不安,找不到甚麼依靠,人沒有依靠是不行的。

雖然是痛苦的人生,是「難度海」的人生,沒有相信依靠是沒有辦法活下去;人一出生就掉進大海裡面,只有向前游;也不可能一直游下去,某一天游道沒有力量,也會沉到很深的海底。

只要是活著,人就會去相信個甚麼,去依靠個甚麼。

在大海裡面,有很多一塊一塊的木板、圓木,漂浮在海上,想辦法也要抓住這塊浮木,以免沉下去。

人想要相信依靠個甚麼,沒有依靠是活不下去;人所依靠的是金錢、地位、子女、健康,包括家庭、事業,這都是我們想依靠的,誰都想愛、想要、想擁有;沒有這些東西,也活不下去。

有一句話說:「鯊丁魚的魚頭也是信心」。

這種魚的魚頭貓最愛,貓喜歡鯊丁魚的魚頭,這種魚頭是沒有價值的;沒有價值的東西,也是依靠,也是信心。

人就像貓一樣,去相信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

沒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也感覺很好,很喜歡的。

為什麼說沒有價值?──因為這些東西有一天都會崩潰掉。

人最喜歡、最相信、最想要依靠的是金錢,有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金錢是最好的,人都喜歡金錢。

孩子會殺死父母,也是因為想要得到金錢;父母幫孩子買保險,然後再把孩子害死,也是為了要去領保險金;人所想的都是想到金錢,離不開金錢;人把金錢當作生命一樣重要,金錢擺第一位,金錢最好,有錢最好。

有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

金錢較易迷人?還是阿彌陀佛比較迷人?

不聽佛法的人,不會說阿彌陀佛重要,這種人是相信金錢能給我一切的。

等有一天師去金錢的時候,就會非常痛苦;人所依靠的東西,金錢、地位、名譽也好,有一天如果失去,就會非常痛苦。

為什麼會痛苦?

因為我們相信的東西會帶給我們很不安,人會不安,是因為失去所得到的東西。

漂在海面上的浮木,有一天都會崩壞掉;會辜負、違背我們。

被所相信、所依靠的東西違背,人才會痛苦。

痛苦是怎麼來的?我們大家要清楚知道,被孩子違背,父母老的時候,被孩子棄養,父母會不會痛苦?──會痛苦。

小時候拉拔讓他長大,想不到老的時候竟然被捨棄,不養我們,那個時候就會非常痛苦,也很怨恨,也很生氣。

浮在海面上這些浮木,一個大浪打過來,就會遠離我們的;所相信的對象,被違背的時候,人就會很痛苦。

蓮如上人說:「真正將死時,曾經是最可靠的妻子、財寶,以至一切都無一能相隨,出葬山頭後,三途的大河,唯汝獨度。」

真正一口氣將斷的時候,平常所依靠、相信的金錢、財寶、太太、子女、地位、健康、家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一件能跟隨我們。

一生得到,所集合過來的東西都要分開、遠離,臨終時,沒有一件能相隨。

蓮如上人說:出葬山頭之後,一口氣斷了,離開人間之後,只有三塗的大河(也就是黃泉的路),自己一個人孤單單的去世,沒有人能夠陪伴我們。

《無量壽經》裡面,釋尊說我們來到人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有一天也會單獨的死去;去又來,來又去,這樣無止境的循環,無止境的痛苦,雖然外在有很多陪伴, 有先生、孩子、父母;但是,我們的內心還是孤獨,外面的身體有伴侶,內心沒有伴侶。

釋尊告訴我們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是內心的世界,是別人無法了解,內心的世界是孤獨的。

孤單的人生,自己單獨來,單獨的死去。

三塗的大河也是自己單獨一個人,孤獨的走過,都沒有人能夠陪伴我們。

活在這樣的人生,種種的痛苦,不斷的出現,

蓮如上人說活著的一生,就像是漂在海面上的浮木、浮草一樣,這就是真實的自己。

蓮如上人說:細觀人生浮生相(細觀就是好好看),好好看清楚我們是這樣的人生,如果不能看清楚,也不可能幸福。

蓮如上人把人的實相,真正的面目告訴了我們;現在所有的全人類都一樣,活在痛苦之中。

雖然是來追求幸福,活著是為了能得到幸福,但是痛苦的事是一件接著一件,很認真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到了最後還是被辜負、被違背,終至因崩潰而死去。

蓮如上人說:「欲論其中之極無情者,殆及此世自始至終,如夢幻泡影之無常」。

真正說起來最無情的是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就像夢幻泡影一樣的無常人從年輕一直到老走過人生的過程

一休禪師講這一段話女兒就像一朵花當了媽媽像花枯萎人老了也會像花一樣凋謝

女兒就是小姐,當小姐的時候,小姐結婚時,穿上漂亮的婚紗禮服,看起來像一朵花。

但是,不可能永遠當女兒,結婚之後,當了媽媽。

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像花朵枯萎一樣,當媽媽也會一天比一天老。

本來很溫柔,當小姐時脾氣很好,當媽媽就變成母老虎,很嚇人的,到老了的時候,也會變成阿婆,阿婆也像一朵花凋謝一樣。

「婆」字看起來就像臉上的皺紋跟波浪一樣,所以叫做阿婆。

人生就是這樣的過程,從年輕一直到中年,到老年,不斷的走下去。

是沒有人走回頭路的!年輕的時候是阿婆老的時候變成小姐是沒這一回事的

只有向前一直游過去「難度海」裡面,只有向前一直游。

讓我們從年輕一直到老,認真、努力的,一直活下去,到底是為了甚麼?

不知道為什麼要活下去的人,活著也沒甚麼意義。

有人說:人活著是很尊貴,是很莊嚴的。

我們有感覺活著很尊貴嗎?──一點都沒有感覺。

為什麼沒有感覺?

一休禪師又講另外一段話:「元旦是冥土的旅行更近一里路。」

一休禪師說有歡喜,也沒有歡喜(一休禪師是五百年前的修行人)。

元旦是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是向著冥土,不斷去旅行。

冥就是死後的世界,所有的人都是一直向著死後的世界走;年輕的時候是小姐,嫁了人,生了孩子就成為媽媽,老了就變成阿婆,再過去就是死亡。

所有的人都向著死亡走,某一天也會進入死後的世界,向著死後的世界不斷地旅行,所有的人一生就是這個樣子。

旅行是一個地方經過一個地方,一站經過一站,就是這樣,一里路一里路的朝著冥土走,這個地方玩夠了,再玩下一個地方。

一休禪師說:「有的人有歡喜,有的人沒有歡喜」,為什麼這樣說呢?

如果向著死後的世界一直走,某一天也會進入死後的世界;對死後的世界不清楚,人就沒有歡喜;死後的去向都不清楚,進入冥土,也不知道死後會去哪裡?──這樣的人當然不會有歡喜。

我們都會跟人家說:恭喜!恭喜!如果不知道死後的世界,恭喜甚麼?

一口氣斷了,就會進入痛苦的冥土,走入痛苦的世界,墮到很孤獨的地獄去,那有甚麼好恭喜的?

如果能夠對死後的去向,對死後的世界很明了、很明朗、很清楚,人就有歡喜。

所以一休禪師說:「有歡喜,也沒有歡喜」。

有歡喜跟沒有歡喜的分界線在哪裡?有哪裡不同?──就是對死後是清楚還是不清楚。

讓我們出生做人的目的是甚麼?為什麼要活著?

目的就是要清楚死後的世界,如果死後的世界不清楚,活著也沒有甚麼意義。

所以,讓我們活著是要知道死後的世界,死後的世界不知道,一休禪師說也沒有歡喜,死後的世界要是清楚,當然就有歡喜。

人都不知道死後的世界,到了一口氣斷了,到底會怎麼樣?──人不清楚,不知道人生真正的目的。

讓我們出生做人到底為了甚麼?只知道一天到晚都抱著這些浮木、木頭,然後一天過一天,這些木頭經不起一個大浪沖過來,被大浪沖走的木頭,離我們而去時,又想再抱一塊更大的木頭。

所以,有人結婚以後又離婚,離婚之後又不甘寂寞,再找一個再去結婚,就是這樣。

當然是希望越找越好,如果越找越糟糕,那就如不要找。

以前那一個很會罵人,我不喜歡,跟他離婚,下一個希望能夠找一位對我好一點的,如果再找一個會打人,甚至要把我們殺掉,找到這樣的人,不如不要找會比較好。

人活著一直想要找依靠,但是某一天,所有的依靠也會辜負我們,而走入冥土,死後的世界我們要知道的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清楚知道的就是死後的世界,死後的世界如果不清楚,人活著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蓮如上人說:「夢幻泡影之無常」就像作夢一樣,虛幻的人生。

親鸞聖人也曾經講過這段話:「煩惱具足的凡夫活在火宅無常的世界,萬事都是虛假,無有真實」。

我們是充滿煩惱的人,是煩惱具足的凡夫,活在火宅無常的世界;火一直燒過來,燒到我們這裡,那個時候,也會想辦法逃離。

無常的世界,充滿了變化,甚麼時候要發生甚麼事情,都不曉的;有的人今天活的好好的,明天就因車禍而死去了;也有的人活的非常健康,幾個月之後,得了腦瘤、胃癌,因病而死亡。

世間甚麼皆是無常,健康也是無常,生命也是無常,金錢、地位,甚麼東西都充滿了無常。

親鸞聖人說萬事皆是虛假,沒有一樣是真實永遠不變的;真實就是永遠不變,世間再怎麼找都找不到永遠不變的東西。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活著的人聲就像一場夢,夢中的人生。

我們看一看過去的50年,過去的60年長不長?

好像是昨天一樣,很快就過去了,像做一場夢,做夢的時候覺得很真實,夢醒來的時候甚麼也沒有;人生就像夢,是虛幻的人生;一切都是虛假,就像水泡一樣,在河流裡面,突然間冒出一個水泡,也不能永遠存在,不久後就破滅掉──蓮如上人說如夢幻泡影之無常。

今天生存在這個世間,也不曉得甚麼時候這一條生命會結束?──真是無常的世界,無常的人生。

「吾人未嘗聞有享萬歲者,光陰稍縱即逝,誰人能保百年形體。」

有沒有聽過活一萬歲的人?所謂「萬」字,就是永遠活著。

人是不可能永遠活著的,甚至連一百年都保不住,這一條生命不要說是活一萬歲,不要說永遠,連一百年都沒有辦法保得住,這樣虛幻的人生。

這麼短暫的人生,如果我們的人生跟地球來比,地球已經經過五十億年,我們的一生五十歲、一百歲,也只能說是短暫的一生。

未來的日子,好像覺得還很長,但是再經過幾十年,一樣很快就過去。

所以蓮如上人說:「光音稍縱即逝」。

不要以為未來還有很久、很長的時間,時間很快地就溜過去,誰敢保證說我還能活一百歲?──是誰都不敢保證。

蓮如上人說:「是我死,抑或人亡」,是我先死?還是別人先死?

一般人想的都是別人先死,然後我才死;因為我們人都看到別人的死亡,人看得到的都是別人;雖然知道我會死,但是心裡會想:還沒有那麼快。

美國發生龍捲風、印度發生火車爆炸、蘇聯發生了恐怖分子掃射學校,死了好幾百人。

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死,看不到自己的死;人會想到的是別人的死,然後才輪到我死,人不會想是自己先死,人都想不到這一點。

因為看得到的都是別人,那個人得了那種病是應該會死的,是理所當然的,對自己的死,都想說:不會,不會,我還年輕,我的壽命還會很久!會這樣想的人比較多。

有一首歌說:「聞到後生似遙遠,不知今日與明日。」

聞就是聽到,後生就是後世;聽到後生好像是很遙遠,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活多久,可能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人都不清楚,常想生命還很長,有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時間;沒有想到今天晚上,如果一口氣上不來,今天生命就要結束;明天這口氣上不來,明天生命就要結束;人都不會想到這一件事情。

大腦會想,我知道,我的生命會結束,但心底都想不會!不會死!──人有根深蒂固的這種固執──會執著不會死,內在的心底一直告訴自己不會死,而且對死也不覺得害怕;想像死亡,就像在動物園裡面看到老虎;在動物園裡面看到老虎,會覺得害怕嗎?──因為老虎被關在籠子裡。

要是有一天,在山上看到老虎,不但害怕,而且腳都發軟不能動,別說看到大老虎,看到小老虎都怕。

人所想像的死,跟真正的死是不一樣;真正的死,就像在山上看到的老虎,沒有遇到不曉得;都想是別人的死,然後才是自己的死。

信心決定的人,會想到自己的死,然後才是別人的死,一般人不會這樣想,會想是別人死,然後才是我死。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就會想到是我自己先死,然後才是別人死,對這種事情,人是不清楚。

蓮如上人很清楚的說:「是我死,然後才是別人死。」,所以才會說:「是我死,抑或人亡」。

「不知今日,抑或明日。」,人是不知道生命活著,有多久?是今天還是明天?──不曉得。

我們活著的生命到底有多長?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出息、入息都在命中。」

出息就是呼出去的一口氣,入息就是吸進來的一口氣。

呼出去的一口氣還未等待吸進來,我們的生命就會結束,是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的話。

我的生命底有多長?一般人都想還有很長,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吸進來的一口氣還沒有等到呼出去,或者呼出去的一口氣還沒有等到吸進來,就命終,生命就結束掉,所以說,我們活著就是一口氣而已。

今生跟後生,不是今年跟明年,前一天跟今天,也不是前一個小時跟現在;活著的生命是一口氣,有在喘這一口氣,叫今生;這口氣沒來,就是後生,是來生。不要想生命是很久、很長,活著只是一口氣。

把握當下的這一口氣,我們努力的聽聞佛法。

如果不知道生命是一口氣、活著是很無常,就不能把佛法好好聽進去。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今生跟來生、後生就是在一口氣。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就會知道這一口氣很有價值、很重要。

一般人不會去想這一口氣很重要,被救度到,才會覺得這一口氣能夠活著實在太好了,也會堅強、勇敢的活下去。

蓮如上人告訴我們:「不知今日,抑或明日」;不知到這口氣活在今天,還是活在明天,人都不知道。

不知道也是因為抱著無明暗的心,心裡暗才不知道生命活著是一口氣;活著的一口氣,去向到底會去哪裡?不清楚、不知道,就是抱著無明暗的心。

「悠悠呼呼度日夜,不知今宵的生命」;日子一天一天得過,不知到活著只有今天,以為生命還很長,還有很久;一口氣在是今生,一口氣斷了是後生。──好好的看自己,好好的注意這件事情。

「苟延生命之人,猶是露水一滴」;活著這條生命,還有殘留的幾十年,像是露水一滴;露水在樹葉上,到中午的時候,也會被蒸發掉;活在世間的人,人生就像露水一般,雖然想要活長久一點,可惜!生命一天一天的結束,人在世間就是不斷的死去,像露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地上被蒸發。

透過調查統計,全人類一天死去的人約有五萬多人,全人類就像露水一樣,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一秒鐘全人類就有5.6個人會死,5個人是我們能夠了解的,0.6個人是平均死亡的人數,每天不斷有人死去,可惜我們都沒有感覺會死去。

人真正是不自覺生命就像露水一樣,一滴一滴掉落在地面上,都不會浮在空中,多似荒野中草葉尖上的露珠,像露珠一般,不斷的消失。

全人類都像露水一般一直的掉落,都會墮落到無間地獄去。

全人類所有的人都有後生一大事,沒有一個人沒有後生;如果有一個人說我沒有後生,是絕對不可能的。

全人類都抱著後生一大事在過日子,如果到死都不清楚是沒有辦法再挽回,要趁我們現在還活著,就要來解決後生一大事,沒有比後生一大事還要來的重要的事情。

一口氣斷了,就像一滴露水一樣,會掉落在地上,我們也必定墮落到無間地獄。

以我們一生所造的惡業,依嚴格的因果到理,因果法則,惡因必定是惡果,一口氣斷了,必定墮落下去,一生裡面所造的惡業,太多太多了。

「人生朝為紅顏,夕為白骨」;活著的人生,早上是紅顏一樣的顏色,臉上化的妝很漂亮,高高興興出門,歡歡喜喜說再見,想不到下午就變成一堆白骨。

每天的電視新聞都不斷的在報導──早上高高興興出門,下午就發生意外──車禍,這種人也是很多。

早上跟家裡的人說我要去上班,到公司我會打電話回來,結果?進到辦公室,兩架飛機就衝進來,當時生命就結束;真是想不到,要出門的時候,還跟家裡的人說再見,下班我會很快回來,想不到五分鐘時間,生命就結束了,想都想不到會發生這個意外,當時,死了好幾千人,所以說:人生朝為紅顏,夕為白骨。

蓮如上人為什麼會寫這篇《白骨文》?是因為當時蓮如上人有一位信徒,全家人都來學本願,那一家的女兒,隔天就要出嫁,今天就準備嫁妝,要辦喜事。

想不到早上要嫁去別人家,前一天就生病了,生的是急性病,臉發黑不久就斷氣了。

本來是要辦喜事,結果變成辦喪事。

那時母親非常傷心,一切都好好的,怎麼會這樣子呢?所以母親傷心過度也斷了氣。

看到女兒、太太都死去,父親也想!活在人間有甚麼意思啊!很痛苦地也死去!

一家三人都死了。

蓮如上人當時也很難過,信徒就說:「師父啊!能不能留下一篇文章來追悼這一家死去的三人?」

蓮如上人就寫下了這一篇《白骨文》。

「無常之風一起,雙目頓暗」;無常的風,甚麼時候要到?──都不曉得!

無常的老虎,在我們的背後,嘴巴一開,我們的命就會結束。

釋迦牟尼佛把無常比喻做老虎,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跟著一隻老虎來,在我們的背後,是眼睛看不到的老虎,只要嘴巴一開,我們的命就不能活。

蓮如上人說無常的風一起,雙目頓暗,眼睛再也打不開,一息不存,紅顏頓變;一口氣斷了,那個時候臉上紅潤也會變成白色,像白紙、白蠟燭一樣,不可能再恢復原來的氣色。

「一喪桃李,嬌妝之時」;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失去像桃子、李子一樣的顏色;人活著就會化妝,臉色就會覺得比較好看,化妝有桃色、李色,死去的人,就會失去這些色彩。

「即便六親眷屬會集一堂,哀悼痛泣,也是回生乏術。」──一口氣斷的時候,所有的六親眷屬也會集合過來,很傷心的一直說媽媽趕快活過來!趕快活過來!

你還有力量,趕快站起來,一直在哭喊,一直在流淚,但是再怎麼流淚,再怎麼悲傷也不可能活過來,也爬不起來;一口氣斷了,回生乏術,誰也沒有辦法!

很悲傷!很難過!

集合過來,不是為了分財產,想到這些財產將來也不知道要怎樣分?

死的時候,很多不認識的人,集合過來,會送上奠禮,叫做「白包」,死後送「白包」我們也用不到,不如活著送「紅包」。

死後送「白包」,死後送「白包」十萬元,不如活著給一千元;一千元我們還用的到,死後送「白包」是過去的風俗,過去的人生活貧窮,很不好過,等到死的時候,大家把少少的錢,集合起來,辦一場喪事,所以才有送「白包」的風俗。

現在的人不是這樣,是把「白包」集合起來,想要發一筆財;人死的時候,六親、眷屬、朋友,還有一些不認識的人也會過來,目的是想了解這個人還剩多少錢?還有多少財產可以平分?再怎麼說也離不開很悲傷的氣氛。

即使不想掉眼淚的人,也要掉幾滴出來,所以六親眷屬集合過來,再怎麼哭喊,也不可能活過來。

「事若至此,唯有聊盡人事,送至荒郊野外」;人死了,總不可能把他一直留在家裡,一天、兩天、三天、……不可能永遠留著,留著會發臭,那個時候,辦理喪事、處理善後,把死了的人裝到棺木裡面,然後送到荒郊野外,送到火葬場的地方。

「夜半煙火嬝嬝之後,頓成飛灰白骨」;火葬場是焚燒死人的地方,過去有一個做生意的人,他每天從火葬場經過的時候,看到火葬場在冒黑煙,心裡就想:啊!今天又有人去世了;隔幾天做生意回來,又看到火葬場在冒黑煙,心裡又想:啊!又有人去世了。

世間沒有永遠看別人火化的人,有一天自己也會進火葬場,所以有一句話說:「鳥邊山的黑煙,沒有永遠看的人」;鳥邊山是指火葬場。

一般都在荒郊野外、山的旁邊,火葬場的黑煙在燃燒時就是有人死去。

有沒有永遠能夠聽佛法的人呢?──也沒有。

有一天,我們也會不存在,現在把大家照一張相,經過一百年之後,剩下幾個?──一個也沒有。

不可能有永遠在聽法的人,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

不可能有永遠參加別人的葬禮,不可能有永遠為別人拈香,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拈香;人一口氣斷了,就會被送至荒郊野外,夜半煙火嬝嬝,在半夜的時候,火葬場的黑煙就會升上來,成為飛灰白骨。

人死後被火化燒,身體也會變小,變成一堆白骨,不可能跟原來一樣。

「縱留哀嘆,何濟於事」;辦喪事時會很可憐、很悲傷,說是很可憐,不如說是很愚痴,再怎麼悲傷,人死不能復生,也沒有甚麼幫助。

「人生虛幻,老少不定」;人生是虛幻的人生;所謂老少不定,是指老跟年輕是不一定誰先死?不要以為人會死是照順序,老的先死,死了以後,年輕的再死,絕對不是這樣,老少是不定的。

有的時候,年輕的生了一場重病,結果一命嗚呼哀哉!

年輕人也會發生意外,有些年輕人車開得很快,然後「碰!」的一聲,生命就此結束了──所以不要以為老少是照順序的!

老的先死,然後才輪到年輕的,絕對不是這樣!──不是阿公,然後再孩子,然後再孫子,不是這樣子的。──是不定的。

生命是無常,是不確定的。

「人人務警此事之迅速,留心此一後生大事」;蓮如上人告訴我們要好好的警惕自己,無常這件事情是非常迅速,好好留心後生這一件大事。

所謂「留心」:就是掛心;我們大家最需要掛心的是後生一大事,沒有比後生一大事更重要的事情了。

要我們出生做人就是要解決後生一大事,後生一大事沒有解決,就一天沒有出生做人的歡喜;無論如何,要解決的就是後生。

對後生要常常去掛心、留心,留心後生一大事,掛心最重要的後生,沒有比後生這件事情更重要。

只要是人,有生一定有死,死就是後生;後生不知道,出生做人的意義也不能達成,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掛心自己的後生;不是別人的後生,是自己的後生。

講到掛心,在過去的時候,有一個鄉下人,住在南方。

有一天聽人家說:北京城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像頤和園、圓明園,還有紫禁城。

有一位鄉下人,把他家裡所有的東西、財產都拿去變賣,好不容易把得來的錢放進錢包裡面,用布包起來綁在脖子上,綁在胸前,坐著馬車,一路就到北京城來。

到北京城的時候,遊玩到一半,結果錢不見了,就去告狀說我的錢被偷了,官府的縣太爺就受理這個案子;縣太爺問他:你是怎麼掉的?

他就把原因講出來,縣太爺就告訴他一句話:你就是太放心,才會掉錢。

這個鄉下人聽不懂!心想錢綁在脖子上,已經很安全了,為什麼它還是會掉呢?

綁在脖子隨時都可以摸到;有的人,錢放在口袋裡,然後就一邊坐車一邊摸自己的口袋,好像是告訴扒手我的錢就在這裡。

這個丟錢的鄉下人也是一樣,心想錢掛在脖子怎麼會掉?也就是說這個鄉下人沒有把心時常掛心錢包的事,所以錢才會丟掉。

讓我們來聽佛法,就是要掛心後生一大事,常常要想到自己的後生是很重要,後生要是沒解決,死後後生一大事就會發生,一口氣斷了,就會墮到很劇烈的痛苦世界,無論如何,就是要掛心自己的後生一大事。

後生一大事要怎樣掛心才能夠解決?

蓮如上人告訴我們:「就是要信靠阿彌陀佛,唯有信靠阿彌陀佛。」

只有信靠阿彌陀佛一尊佛!

沒有阿彌陀佛,就不可能解決我們後生一大事。

親鸞聖人說:「難思的弘誓,是渡難渡海的大船」;「難思」就是想不到,真的想不到有這麼廣大的約定,叫做弘誓。

「弘」就是廣大,「誓」就是約定。

有這麼廣大的約定,是阿彌陀佛的約定;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阿彌陀佛的約定。

阿彌陀佛約定的弘誓是要讓我們度過難渡海的大船。

「難度海」?換一句話說就是苦惱的人生。

人只要活著,一生裡面就有種種的苦惱,這些苦惱都不會斷掉,不會消失;一個痛苦接著一個痛苦,即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也一樣苦惱。

英國有一位王妃叫黛安娜,死的時候留下六千億的財產,盡管有這麼多的財產,黛安娜活著的時候也自殺過5次,自殺5次都沒有成功;黛安娜是很有錢的人,金錢很多、地位很高,是英國太子的王妃,不僅地位很高,人長得美麗、很漂亮,地位、金錢她都有,這三樣要是給我們一樣就很好了,她三樣都有,但是一生卻想要自殺5次,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活著很痛苦。

當王妃的生活很不自由,她是一個幼稚園的老師,被太子看中,後來成了王妃;當了王妃以後很痛苦,從生第一個孩子就想自殺,連續5次,到最後沒有自殺成功,是後來發生車禍意外死亡。

黛安娜活在難渡海,我們也是一樣活在難渡海。

難渡海的人生有一艘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大船,這一艘大船要讓我們開朗地度過,度過這個難渡海──大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弘誓。

弘誓就是本願,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就不可能度過難渡海。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甚麼?大宇宙的佛有阿彌陀佛這尊佛,所有的佛都是尊敬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是本師本佛,是我們所有佛的老師。

能夠救度眾生的、把所有人的苦惱徹底切斷,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所有的佛都向阿彌陀佛合掌,說阿彌陀佛是偉大的佛。

能夠讓我們坐上大船,度過難渡海,把痛苦的人生轉變成為快樂開朗的人生,就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十方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其他的佛是沒有這個力量的。

蓮如上人在《御文章》裡面也有講過:「一心歸命,救度我等,此次後生一大事之阿彌陀佛」。

蓮如上人說:一心歸命:能夠救度我們的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尊佛,能夠解決我們後生一大事的,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是沒有其他的佛了。

蓮如上人還告訴我們:「一念歸命的時候,往生是一定,救度是決定。」

往生是一定,救度是決定,在一念歸命的時候。

說一念,就是很快的時間,不須要一秒鐘,比一秒鐘還要短的時間,就是一念。

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要解決我們後生一大事,一秒鐘都不須要,就救度我們,所以叫一念──阿彌陀佛有弘誓,有那個約定──約定一念就要救度。

蓮如上人說:一心歸命,最重要的是要歸命,「歸命」兩個字就是信靠的意思。

在《白骨文》裡面,蓮如上人說唯有信靠阿彌陀佛,信靠就是歸命,是阿彌陀佛讓我們信靠,是阿彌陀佛拜託我們;如果是我們拜託阿彌陀佛,那是自力的心,自己的心是不可能得救的。

所以說信靠就是拜託的意思,就是歸命的意思,不是依我們的心去拜託阿彌陀佛,去歸命阿彌陀佛,我的心是自力的心,自力的心是不可能得救的。

阿彌陀佛約定要讓我們坐上這一艘大船,依自己的力量是坐不上去的;因為大船沒有樓梯,也沒有繩子垂下來,我們是不可能坐上大船。

坐上大船,是阿彌陀佛拜託我們,阿彌陀佛說靠我的力量就可以,靠我的力量就能得救了──任憑我、依靠我、歸命我。

「一念歸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我們,不是我們去拜託阿彌陀佛,不是我們去歸命阿彌陀佛,有的人,會念這樣的文章:「弟子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以自己的心要去歸命,這是不可能得救的。

因為自己的心是自力的心,自力的心是不可能得救;以自己的力量要去相信阿彌陀佛,是不可能相信,所以阿彌陀佛說:任憑我、依靠我、歸命我。

阿彌陀佛的力量徹底進入我們的心,就會被得救。

佛法一直在聽,要聽清楚,是阿彌陀佛在拜託我們。

阿彌陀佛頭低低的,手垂下來,一直告訴我們說:快來!快來!讓我救度。

阿彌陀佛的心意都不清楚,不知道,後生一大事也不能解決。

所以努力的聽聞,就是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心意;阿彌陀佛的心意,向我們不斷的在呼喚:趕快讓我救度!──這種心意要清楚。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乘大悲願船,浮光明廣海,至德風靜,眾禍波轉」。

乘大悲願船,就是阿彌陀佛做好的這艘大船,眼睛看不到阿彌陀佛的悲願;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所做好的這一艘船,度難渡海的大船,就是大悲的願船。

我親鸞坐上去了,坐上去就會浮上來;浮在光明的廣海,很寬闊很大的海,有一顆對後生一大事很清楚、很光明、開朗的心。

親鸞聖人說:「至德風靜」;至德就是最高的幸福,絕對的幸福,我親鸞得到了!

得到了就會感恩;「風靜」就是順境,風微微吹來,很涼爽、很歡喜,心裡很歡喜就會感恩。

所以被阿彌陀佛救度到,一念歸命的時候,我們也會成為往生一定,救度決定的人,也會很歡喜、很感恩,那時候嘴巴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念佛才是」;這是《白骨文》最後一句話。

一心念佛就是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大悲的願船坐上去了。

蓮如上人被阿彌陀佛救度到的時候說:「唯有信靠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才是。」

能夠念的佛也是阿彌陀佛讓我們念出來的。

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只要念佛就可以,念佛就可以得救,只要念佛就可以到極樂世界,這是錯誤的。

是一心歸命,要一念歸命,歸命的力量是阿彌陀佛的力量──「從佛之處,使我往生決定」──是從阿彌陀佛那邊,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決定我的往生。

不是我自己有力量,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要捨掉自力的心;捨掉自力的心才能夠一心歸命,才能夠一念歸命。

等被阿彌陀佛救度到的時候,就會很清楚知道。

所以蓮如上人說:「唯有歸命阿彌陀佛,一心念佛才是」。

其他是沒有辦法,所以說努力的聽聞最重要。

《白骨文》常常去念,自己念也告訴別人,這是很好的。

常常去念《白骨文》,我們的佛緣就會加深、會被阿彌陀佛救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宗交流園地 的頭像
    真宗交流園地

    在彌陀懷裡打滾的孩子

    真宗交流園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