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鸞閉眼之後……
釋覺藏法師
親鸞聖人在晚年時,就常常說這樣的話:「我親鸞閉眼之後,丟入賀茂河去餵魚吧!據此思之,更不可以認為喪葬是一大事,最應停止」這段話被覺如上人寫在《改邪鈔》裡面。
覺如上人小時後一直跟隨親鸞聖人,很認真地聽聞佛法,是一位善知識。
親鸞聖人說:「把我丟到賀茂河去餵魚」,這就是看輕肉身,知道佛法是以信心為本。
一般人都想說死了之後,希望能夠辦更大的法事,請人家誦經,超度,尤其是權力越大的人,越是這樣想。
以為這樣子死後即使不能到極樂,也不會到太差的地方去。
所以古時候皇帝死後,所作的法事非常隆重;也有人認為,死的時候臉上帶有笑容、安詳,這個人就會到極樂;如果死的時候,臉色很難看,發生車禍意外,這個人會痛苦,一般人都這樣想的。
只要是人,所有的人都是一樣,有生必有死。
所有的人都是向著死亡,一天一天的進步;但是,平常都不會想到死亡,平常所煩惱的,所想的都是煩惱,對死都不會去想。
所有的人對「老」,都一直煩惱;到我老的時候我會怎麼樣?所以年輕時要多賺點錢,年輕的時候,無論如何要為「老」做準備。
老的時候,行動會不方便,用退休的錢,如果還不夠,不曉得要怎麼辦?對「老」一直會擔心。
但是,就不會去擔心「死」,死後到底會怎麼樣?死後的情形,等到死的時候,再去愁,對於死後的事情都不清楚。
所以,才有人說等到死的時候,再來做很大的排場、誦經,來做法事,這樣我就不會去不好的地方,就可以去極樂世界,就不會墮到地獄去。
這種想法對嗎?不對。但是也成為風俗。
親鸞聖人說:「我親鸞死後就把我丟到喝茂河裡去,讓我去餵魚。」
在日本的京都有一條賀茂河,親鸞聖人為什麼這樣說呢?親鸞聖人說這句話的用意是甚麼?覺如上人告訴我們:親鸞聖人就是輕視這個肉身,親鸞聖人重視的就是佛法,信心最重要。
蓮如上人也曾經說過親鸞聖人的教義。
「聖人一流之勸化者,是以信心為本。」信心是最重要。
佛所教導我們的就是信心這一件事,說佛教就是說佛法。
2006年前,釋迦牟尼佛說法,接一杯水,承傳佛法:釋迦牟尼佛沒有說的話,親鸞聖人也不會說。
「親鸞並非在闡揚任何珍法,只是如來教法我信受,同時教勸別人同信也」《御文章》一帖一通。
我親鸞,我所說的不是甚麼希奇或珍貴的、特別佛法。親鸞聖人就是這樣說。
這珍貴就是特別的、很希奇的。
釋迦牟尼沒有講過的,我親鸞講,我親鸞絕對沒有這樣講過,絕對沒有做這樣的事。
我所說的不外乎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話,釋迦牟尼佛沒有說的,我親鸞半句也不說,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只是照樣子去相信,也勸別人相信。
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講信心這一件事情。
我親鸞所說的除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信心以外,是沒有講其他的。
親鸞聖人所說的信心是麼?
佛法的信心,用一句話來說,叫做「平生業成」。親鸞聖人所說的教義,就是「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知道,親鸞聖人的教義就知道;「平生業成」不知道,等於親鸞聖人的教義通通不知道──所以這句話是如何的重要。
親鸞聖人之前,沒有人說「平生業成」這句話,親鸞聖人之後,才說「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是甚麼意思呢?平生就是平時,是現在;業是甚麼?是人生的大事業,就是為什麼來出生做人。
為什麼要活下去?再痛苦的人生也要活下去,不能自殺,要珍愛,堅強地活下去。
不管政治、經濟、科學,都是希望人能夠幸福,可是痛苦的事情還是一件接著一件;人是在追求幸福,即使科學再發達,人的壽命能夠延長,但是痛苦都不會減少。
到底讓我們一直痛苦下去,是甚麼原因?活著的目的到底是為了甚麼?所有的人都離不開痛苦,為什麼還要繼續活下去?人是有大事業要完成,不是為了其他,才讓我們活下去。
大事業是甚麼?是我們的後生一大事;不是為了賺多少錢,或者地位多高。
後生一大事要解決,就是人生的大事業,讓我出生做人,不是為了其他。
即使地位再高,錢賺得再多,也一樣會痛苦。
大將軍德川家康說過這樣的話:「人的一生,就是背著重重的包袱,要走一段很遠的路。」
德川家康說我的一生,背著重重的包袱,再走一段非長遠的路,到死也走不完。
對人生的目的不知道,就是有一顆黑暗的心。
德川家康雖然事業很成功,地位很高,當到大將軍。
地位這麼高,還是一樣痛苦──說他自己背著重重的包袱,到死的時候,還講這句話,沒有出生做人的歡喜──沒有歡喜,是因為不知道人生的目的。
到底讓我出生做人,人生的大事業是甚麼?德川家康一生錯誤得認識,以為讓我出生做人是為了追求地位,到最後只有抱著一顆黑暗的心,走向地獄。
會這樣,是不知道人生的大事業到底是甚麼?是為了要解決後生一大事。
所有全人類,都不知道有後生一大事,沒有解決後生一大事,就會墮到地獄。
釋迦牟尼佛一生告訴我們有後生一大事要解決──是出生做人的目的。
如果沒有解決後生一大事,一口氣斷了,就會墮下去──八萬大劫。
不是少數人類會墮下去,是所有的全人類,都必定會墮下去──這就是後生一大事。
蓮如上人在《御文章》裡也有講過這樣的話:「不獲得此信心者,不能往生極樂,必墮無間者也。」
不獲得此信心者,就是沒有解決後生一大事;沒有得到信心,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不是肉體是心靈。
讓我們出生做人,是要來解決後生一大事,後生一大事沒有解決,就不能往生極樂,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後生一大事不解決,蓮如上人說:必墮無間地獄──是黑暗又痛苦的世界,所以叫做地獄。
所有的人,一口氣斷了,就會墮道無間地獄去──蓮如上人就是這麼說。
除了這一件事以外,沒有其他的。
我們的肉體有多久?肉體的生命有50年、有100年的時間;心靈的生命才是永遠。
肉體就像是一個小水泡,一條河流,水一直在流,突然冒出一個小水泡,靈魂就像河流,永遠流下去。
後生一大事的解決是心,不是肉體,無論如何要解決的就是心。
親鸞聖人說:沒有比佛法的信心更重要的事情了,要解決的就是未來的後生一大事。
後生一大事沒有解決,人活著只有一個痛苦接著一個痛苦。一口氣斷了,就必定會墮下去──親鸞聖人是這樣說;蓮如上也是這樣說;依照世尊告訴我們。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導要解決後生一大事以外,沒有其他的。
佛法的信心最重要,出生做人是要解決後生,解決心的問題。
親鸞聖人說「平生業成」的「成」字就是完成。
後生一大事的解決,是可以完成的。
甚麼時候能夠完成?──就是在「一念」的時候,平生的「一念」就可以完成。
「一念」,親鸞聖人在《教行信證》裡說:「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剋之極促。」
一念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一件事。
「斯」就是這一件事,很清楚、很明了的告訴我們,是信樂要開發──信樂就是阿彌陀佛的約定,阿彌陀佛約定,要賜信樂的身分讓我們得到。
阿彌陀佛以信樂的心,要打開、發起,從過去到現在,從來沒有的事情,是讓我們解決後生一大事。
死後的世界到底會有甚麼變化?過去都不曉得。
阿彌陀佛要讓我們對後生黑暗的心,不清楚後生的心,阿彌陀佛要讓我們清楚。
清楚的時候會「時剋之極促」。
「時」就是時間;極促就是很快速,沒有比一念更快的時間。
阿彌陀佛要解決我們的後生,是以「一念」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是活著的現在,是「平生」。
阿彌陀佛要讓我們平生的「一念」,就完成後生一大事的解決。
有的人聽到這些話,會想:「真的嗎?我們現在活著能夠解決後生一大事嗎?」
就像親鸞聖人的師兄弟,有一位叫做善惠房這個人,說: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很殊勝的,只要念佛,死了就會到極樂。──善惠房就是這麼講。
善惠房說: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是死後才要救度。
親鸞聖人說:不對!你所說得是錯誤。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活著就要救度,如果沒有活著救度,就沒有死後的救度。
現在這一條小溪都過不去,將來的大河怎會過得去?
後生就像一條大河,所以,阿彌陀佛要救度是「平生業成」,現在活著,就要救度。
善惠房對這件事情不清楚,也就是善惠房沒有真正得到信心,沒有被阿彌陀佛救度到的信樂,才不清楚。
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是甚麼樣的利益?蓮如上人有說過一句話: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是「二益法門」,也就是有兩種的力量。
阿彌陀佛救度不是只有一種力量,不是死後要救度;也不是活著要救度死後不要救度;也不是死後要救度,活著不要救度,這樣都不正確。
阿彌陀佛要救度是「二益法門」。現在活著要救,死後也要救。
如果活著現在不知道阿彌陀佛要救度,死後怎麼可能會得救呢?
親鸞聖人跟師兄善惠房產生爭論。
無論如何,親鸞聖人要把阿彌陀佛要解決我們後生一大事講清楚,如果沒有人說,就不會有人清楚這件事情。
親鸞聖人與師兄弟爭論,這種行為雖然很不禮貌,但是,不講不行。
善惠房就是不知到活著就能得救,不知道平生現在的「一念」,阿彌陀佛就要救。
阿彌陀佛要賜信樂讓我們獲得,讓我們得到信樂的身分。
得到信樂,就是解決後生一大事,信樂得到了,後生黑暗的心,也會轉變成為後生開朗的心,對後生一大事也會很清楚,很明了,親鸞聖人一生所教導就是阿彌陀佛現在活著要救度我們就叫做「平生業成」。
阿彌陀佛真正的心億,就是無論如何在我們現在活著的時候「一念」就要將你救度,不是等死後才救度。
親鸞聖人一生,除了教導這件事情以外,沒有教其他的」就是告訴我們「平生業成」這件事。
有人把「平生業成」這四個字,說成是平常的行為,這種解釋是錯誤的,是不對的。
有一個旅遊團,要去某一個地方旅遊,那一天早上要出門之前一直在下雨,直到要出門的時候,剛好雨停了,旅遊小姐就說:啊!就是你們有「平生業成」,你們平常的行為做得很好,所以雨停了,你們可以去玩──這種說法是大大的錯誤!
是對親鸞聖人的教義不清楚。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平生業成」是活著的時候,活著的現在,一念就可以解決我們的後生一大事。
所有的人來出生做人都是抱著後生一大事,後生一大事沒有解決,讓我們活著就只有痛苦接著痛苦。
人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活著不感覺有出生做人的歡喜,就是因為後生一大事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自己一口氣斷了,就會墮到無間地獄,所以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解決後生一大事,除了這件事情以外是沒有其他的。
後生一大事,甚麼時候可以解決?就是在一念的時候;讓我們聽聞佛法,聽到一念,就可以徹底地解決後生一大事。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救度,有得救,沒有得救,就看有沒有獲得一念,在「一念」的時候,後生一大事,必定可以解決,也必定會被阿彌陀佛救度到。
親鸞聖人把這樣的心情也告訴我們,寫在《教行信證。愚禿鈔》裡面:「信受本願者,前念命終也。即入正定聚之數。即得往生者,後念即生也。」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信受本願,是解決後生一大事,也就是被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就叫信受本願。
親鸞聖人說,信受本願的時候,「前念命終也」。
講話有前有後,被救的時候是同時讓我們命終。
命是指迷的生命,終就是指結束。
「命終」就是迷的生命會結束。
「迷的生命」就是讓我們從過去一直迷到今天,把過去跟未來聯接的就是這「迷的生命」。現在活著抱著迷的生命,讓我們一直痛苦。
「迷的生命」就是指自力的心。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心意,一直懷疑阿彌陀佛。
信受本願的時候──就會把這個疑心,迷失的生命徹底結束。
結束的不是肉體,是靈魂的生命,一直讓我們痛苦到現在,靈魂一直在受苦,就是迷的生命。
信受本願,迷的生命會結束,是在一念的時候,前念命終然後是即得往生。
即就是同時,同時得到往生極樂,成為往生一定的身分。
蓮如上人說,一念皈命時,往生是一定,救度也決定。
在一念的時候,依阿彌陀佛的力量,被阿彌陀佛救度,同時得到往生的身分,就會對往生這一件事非常清楚,不管甚麼時候,一口氣斷了,都會出生到淨土。
親鸞聖人說:「即得往生後念即生」:「後念」也是「一念」讓我們救度,是指我們的心,心就可以出生到淨土;被阿彌陀佛救度是心,不是肉體。
親鸞聖人說:我死後,把我丟到賀茂河裡去餵魚,親鸞聖人重視的不是肉體是心,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靈魂的生命才是我們要解決的。
過去的生命結束了,後生一大事解決了,同時得到往生的身分,和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開悟到甚麼階位,我們也開悟到甚麼階位。
覺如上人在《執持鈔》告訴我們:親鸞聖人在《愚禿鈔》裡面說:
「平生之時,於善知識之言下,發得皈命之一念者,以其時為娑婆之終,應思是臨終」。
平生就是現在:現在一念的時候,在善知識的言下,(善知識就是能夠正確告訴我們佛法的人。)聽聞親鸞聖人所說的話,在善知識的言下發得皈命。
所謂發得就是發起,就會發起皈命的一念。
皈命的一念,不是我去請求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拜託我。
阿彌陀佛請求要解決我們的後生一大事。
阿彌陀佛說:不論如何我要切斷所有人的痛苦,我要徹底解決你的後生一大事。
在一念的時候,被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願力徹底解決,就叫做發得皈命的一念。
覺如上人說:發得皈命的一念,就是娑婆的臨終,就可以說,我們在娑婆迷的生命已經結束,是娑婆的臨終,不是等到死後。
是活著就已經解決靈魂的生命,解決心的問題,心的問題解決了。
從以前痛苦到現在,對後生很黑暗的心,對死後都不清楚的心,到底一口氣斷了。
死後有甚麼變化?對這樣的心不清楚。在一念的時候,我們就會清楚。
清楚,後生黑暗的心就會打破掉,也就是娑婆的臨終。
不是死的時候,這一顆黑暗的心,徹底的打破,徹底的解決,到死即使遇到甚麼災禍,無論是火燒、水淹、病死、睡死、醉死都沒有關係,因為心的問題解決了。
阿彌陀佛的力量,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已經徹底的解決我們的後生一大事。
後生一大事解決了,甚麼時候死?都不是問題。親鸞聖人告訴我們,佛法的信心是最重要。
親鸞聖人最看不起的就是肉身,肉體是沒有用的。
親鸞聖人告訴我們喪葬的一大事,是沒有作用。到死的時候,辦喪事,辦一些超渡,這些都是錯誤的。
親鸞聖人最重是的就是佛法的信心,沒有比獲得信心,沒有比解決後生一大事更重要的事情,除了這件事情以外,聽聞佛法沒有其他的事。
聽聞佛法就是要解決後生一大事。親鸞聖人說:「我一口氣斷了,閉上眼睛,就把我丟到賀茂河裡去餵魚吧!」──講這樣子的話,是要告訴我們信心最重要,沒有比獲得信心更重要的事情了。
獲得信心就是「平生業成」,是活著的時候完成人生的大事業,是解決後生的一大事,這才是出生為人的目的,能夠解決後生一大事,我們才有出生做人的歡喜。
親鸞聖人除了告訴我們佛法的信心是最重要以外,同時也告訴我們罪惡觀。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親鸞聖人才清楚自己是甚麼樣的人?就是罪惡具足的凡夫。
我親鸞是充滿罪惡的人,像我這樣充滿罪惡的人,舉辦很重大的喪禮是沒有必要。我親鸞的一生,任何的修行都沒有辦法達到。
像我這樣的人,只有地獄可以去,是絕對無法得救,充滿了罪惡的親鸞辦很豪華的喪禮是沒有必要,我親鸞是一個沒有價值、充滿了罪惡的人,有甚麼價值呢?
把我丟到賀茂河裡就可以了。
親鸞聖人被阿彌陀佛救度到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罪惡深重,除了罪惡貫滿之身,是沒有其他的。
所以說不必去辦很大的墳墓,或者去舉辦很盛大的法會,都沒有必要。
親鸞聖人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罪惡觀。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很清楚自己的罪惡,親鸞聖人也同時告訴我們因果道理。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就會深信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
我親鸞活著的一生,也吃了很多的肉,親鸞聖人29歲之前吃素,被阿彌陀佛救度到以後,想到所有的人都是要平等地救度,親鸞聖人29歲以後,吃了很多的魚;因為吃了魚,以後被魚吃,也是合乎因果道理的。
佛教告訴我們有這樣一句話:等流因,等流果。
等流因:就是相同的因就會又相同的果。
不是像基督教說的,所有的動物都是要給人吃的,所有的動物都是要供養人。
說上帝創造人類,造了六天,一天都沒有休息。
佛教說,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同等的生命,不應該有不平等的事。
基督教是外道。
佛告訴我們,既然是平等的生命,那麼吃了魚,也應該讓魚來吃我們。
這是合乎因果道理的。
親鸞聖人是被阿彌陀佛救度到的人,被阿彌陀佛救度到,就會領受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
就會同阿彌陀佛成為一體。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會從阿彌陀佛那邊得到六自名號的功德。
得到這六字名號以後,我們就會成為機法一體。機法一體就是佛心跟凡夫的心成為一體,被阿彌陀佛救度到,佛心跟凡夫的心,就不會再分開。
「一體」跟「合體」是不一樣的:「合體」就像水跟油。
水如果跟油混在一起,搖一搖,水跟油是分開的,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跟水是沒有辦法一體的,所以油跟水是「合體」。
甚麼是「一體」?就像木炭被火燒到。
木炭被火燒到的時候,整塊的木炭也會變成紅色的,黑色的是木炭,紅色的是指火,整塊的黑炭也會變成跟火一樣的紅色,那時候不是炭也不是火。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跟木炭被火燒到一樣,那時候就無法再分開,就會成為「一體」。
所以說佛心就像火一樣,阿彌陀佛的佛心要溫暖我們的心,所以要賜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讓我們得到。甚麼時候得到?信受本願的時候,一念的時候,就讓我們得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功德,得到時候,佛心所做的南無阿彌陀佛功德就會跟我們的心成為一體。
凡心是甚麼?凡心是檢討的心,像木炭一樣。
木炭是黑色的,我們的充滿了煩惱和罪惡,像木炭。
阿彌陀佛的佛心像火,佛心要溫暖我們的心,就像火要燒到木炭,整個就會變成紅的顏色。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領受到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時,心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身也會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
有一位阿輕師姐,被阿彌陀佛就度到的時候,說屁股打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胸部拍一拍,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頭摸一摸,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走路也是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睡覺也是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八萬四千個毛細孔都充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
被阿彌陀佛救度到時,身體也會充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功德,
像這樣的身體,如果被魚吃到了也會跟魚結上佛緣。
依阿彌陀佛的念力,也會讓魚再世來到人間,來聽聞真實的佛法,被阿彌陀佛救度。
親鸞聖人有一個弟子,叫做信樂房,因為內心的驕慢,離開了聖人的團體,有人說要把他的書收回來,親鸞聖人就說:不要這樣想,即使信樂房把所有的法寶,把名號都丟掉,即使是被蟲子吃到,或者被動物踏過,也能跟南無阿彌陀佛結到佛緣。
要把東西、名號等這些法寶收回來是錯誤的。
親鸞聖人一生所教導我們的教義就是「平生業成」這件事,能夠在活著的現在,一念被阿彌陀佛救度到,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事了,佛法的信心也是講這件事情。